太鋼不銹:建議鐵礦石定價以大商所月度價為基礎
鐵礦石定價可以考慮以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為基礎制定月度價格,并由買賣雙方在此基礎上議定升、貼水,并且,最好能夠推進以人民幣結算。太鋼不銹副總經理柴志勇建議。
柴志勇認為,目前的指數定價有很多不透明、不公平之處,應該說是一個臨時的定價機制。今后,最好是以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月度交易價格為定價的基礎來定價。比如銅、鎳等有色金屬價格,都是與倫敦LME掛鉤的,直接定價。至于鐵礦石,在大商所月度價格基礎上,還可根據戰(zhàn)略合作的程度、根據供需的情況,由供需雙方共同討論升水或貼水。一個月定價是多少,市場供應緊張的時候,升水;如果說供應過剩,就貼水,減掉幾美元。
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至少對中國企業(yè)是有利的。柴志勇表示之所以如此建議,首先,大商所能夠實物交割是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的一個非常獨特且意義重大的特點,而其他不管指數也好、掉期也好,都沒有可以交割的實物。其次,上海期貨交易所螺紋、線材、熱軋卷上市以后,不銹鋼也要上,加上大商所的焦煤、焦炭、鐵礦石期貨,對鋼企而言,將逐步形成煤、焦炭、礦石、鋼材完整的套期保值的鏈條。再次,管理外匯風險是中國鋼廠的強項。以太鋼為例,其進口業(yè)務一年接近20億美元,貨幣匯兌損益在2-3億是很正常的,可見外匯市場波動影響很大。最后,人民幣結算符合國家經濟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構想,也是企業(yè)走向國際的一個象征,也許可以從鐵礦石交易開始,落實國家的這項戰(zhàn)略。
柴志勇認為,如果說能夠使得賣方,也就是幾大礦業(yè)公司接受大商所期貨方式來定價,同時鼓勵其積極參與,并接受一些人工議價,有助于鐵礦石定價的去壟斷化,對鋼廠而言無疑是一項利好。